服务咨询电话
15760366589
15760366589
栏目导航
COLUMN NAVIGATION
首页 > 新闻中心 > 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
中国大中型钢厂供应结构分析研究报告
时间:2020/2/21 16:53:22 浏览次数:次
2018年已经结束,回顾近三年钢铁行业的变化,供给侧改革文件的颁布及落地可谓是影响深远,而随着改革的逐步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取缔“地条钢”、跨区域产能转移、卷螺转产、新增投产等关键词的热度也是居高不下。 但追根究底,这些政策的最终效果仍将在钢铁行业的产量供给上有所体现,钢铁企业如何平衡各品种间的生产、去产能背景下为何产量屡创新高、电炉企业新增投产增量如何,笔者将就这几方面进行重点解读。
▍一、整体粗钢产量维持高位,生产主体占比略有差异
据Mysteel统计测算,2018年全国预估粗钢产量9.31亿吨,同比增长1.3%,其中转炉粗钢产量占比89%,同比减少2个百分点,电炉粗钢产量占比11%,同比增加2个百分点。
从全年来看,2018年前三季度粗钢产量同比17年基本持平,四季度则有明显增加, 主要是由于2018年除“2+26”京津冀区域主要城市将环保限产更常态化以外,新疆、徐州、临汾等省市也主动加码,因此对长流程钢铁企业炼铁环节造成较大影响,虽然企业在炼钢环节通过提高转炉废钢添加比例来试图补足铁水的缺口,但依然抑制了前三季度粗钢产量的快速增长。进入四季度之后,由于前期钢铁企业一直在积极提升环保设备工艺水平,加上地方政府的限产政策从坚持“一刀切”逐步转换至鼓励“分企业错峰生产”,四季度生铁供应同比17年有所增长。